- 總覽
- 即時新聞:
言論新聞
喚醒沉睡的婦女參政權
這兩年開始投入性別研究的議題,才驚覺到行之有年的三月八日婦女節早在民國八十二年就被取消,併入四月四日的兒童節成為婦幼節。更令人驚訝的是,國內的婦女團體與社會大眾似乎對於將女性貶抑為生育機器與照顧工具的婦幼節並無太多反彈與批判。筆者在此呼籲台灣社會應該積極推動第二波的女性參政權運動。
具體的做法之一就是在目前小選區的基礎上,修改單一選區兩票制的立委選舉辦法,將一票投候選人,一票投政黨的黨、政重疊選舉制度改為一票投男性,一票投女性的兩性平等參政制度。也就是在同一個選區之內,每個選民投兩票,一票投男性候選人,一票投女性候選人。男、女候選人分別計票,以男性候選人中總得票最高者和女性候選人中總得票最高者,分別獲選為該選區男性和女性的立法委員。這個看起來簡單到不行的新單一選區兩票制不僅在性別政治上具有開天闢地的兩性平權意涵,也是未來推動各項社會改革的重要基礎。
有幾項理由可以說明為什麼占人口半數的女性需要足以反映人口性別比例的席次。首先,女性是人數最多的弱勢族群。過去在教育、工作和政治中所鼓吹的男女平等,往往只是表面上的機會平等,並非真正的立足點平等。由於男、女在生理、心理、社會資源和文化價值各方面的處境截然不同,讓原本可以和諧共處、相輔相成的兩性共治落入共同角逐單一席次的不公平競爭。就像將奧運的男女運動競技項目混在一起比賽,表面上男女都有奪金擁銀的機會,但實際上卻毫無公平性可言。
其次,由於女性對於女性、兒童、殘障、勞工、少數族群等弱勢族群向來都比較關心,也有較多付出,讓足夠反映兩性人口比例的女性進入國會,不僅可保障女性族群應有權益,還可擴大立法過程中對於其他弱勢族群的照顧,是遠優於依照政黨得票比例增加不分區立委席次的選舉制度。
第三,從二○○八年首次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的結果來看,會發現一票投候選人,一票投政黨的兩票制在全國性議題和專業能力的藉口之下,會嚴重擠壓小黨和個人的參政空間,架空社區與地方的實質利益。不僅造成大者恆大,甚至一黨獨大的政治怪獸,也製造出黨意與民意的落差。
如果台灣要在兩性關係的和諧發展上領導世界性別政治潮流,就應勇於突破西方父權政治的歷史窠臼,建立我們自己的性別民主模式。選舉制度革新,將是一個最好的開始。問題是,從過去婦女運動的經驗教訓來看,要實現第二波女性參政權的「好政治」,光靠女性的努力是不夠的──男性的開闊胸襟和積極投入,才是兩性共創性別政治里程碑的關鍵起點。
(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副教授,師大性別研究成員)
留言和迴響
檢視台灣婦女參政
立院不少女立委 牠們參政真有幫助女性福利嗎 看看"遙遙"的例子 當殺很大出現時 這些立委只會說 很噁心 物化女性 他們講的出啥屁東西 看不到一個少女 要用自己身體工作來賺錢的辛苦 來肯定她工作情操價值 竟打壓她 這些立委以自身為女性 卻打壓與否定別的女人 這是女人參政的爛缺點 以為他們代表一切女人
台灣女立委感覺多屬保守派女性主義。
我要發言
打「*」欄位為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