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覽
- 即時新聞:
言論新聞
熱門話題-「ECFA碗糕」的命名教訓
姑且不論ECFA的具體內容對台灣各行各業的衝擊為何,光是政府在各個場合都用不具特別意義的英文縮寫ECFA來指稱「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就注定它多舛的命運。
這也是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從CECA開頭到ECFA定調的致命錯誤。從政府花錢大打廣告和可能進行的雙英辯論都可以看到,政府在每個場合只要談到ECFA,第一件事情就是得還原和說明ECFA這個名稱是什麼碗糕(更別說內容了),人民當然聽得霧煞煞,由此就可以看出ECFA的指稱有多麼失敗。
ECFA的命名事件也反映出國家技術官僚受到西方學術與專業「神秘化」(mystification)擺弄的反智/菁英心態。也幸好有這次「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命名教訓,讓我們檢視台灣在現代化、民主化和全球化過程中的主體意識,也算意外收穫。
筆者建議政府立即廢除ECFA的英文名稱和縮寫,另覓適合的名稱,因為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連續三個名詞和四個單字疊在一起的用法,就英文而言絕對是個拙劣名稱,更別提拼不出特別字音和字義的ECFA縮寫。請改用簡單明確、易懂好記,而且充分反應協定內容的中文名稱吧!
留言和迴響
就算中國兩岸臺灣大陸地區的FAT自由貿易協定=台大貿協
當然自稱是在前-大陸就自稱=大台貿協
我們就用熟悉的[台大]一辭=台大貿協
送到WTO備案是用洋英文的英文順序-台灣是T.大陸是M.那就是MT-FAT啦!或中國 C加在前=C.MT-FAT讓阿兜子容易理解啦!但恐-民進黨政客一定大興TW文字獄行銷[不公.矮化.正名]等選舉民粹文宣!哈
此文值萬金
這篇文章極對,正是問題之所在,只可惜,一個號稱重視民意的萬能政府卻聽不進去
我曾建議黨政高層,卻依然如故,就讓它死後重生吧
說穿了是個賣台協定, 但不能直說所以叫ECFA
全世界都知有貿易協定, 取名不是難題
但這回是台灣的賣身契協定,
叫台灣賣身大綱同意書最適合.
但不能直說,
所以叫ECFA
一中架構的對台貿易架構,等於是台灣出賣主權,換取短暫經濟利益,等時間一到,共產黨反正拿到名正言順的對台宗主國名義,就可以防止外國干涉拿到台灣。至於經濟利益嘛,看共產黨心情要不要給,就像唬爛的對台訂單一樣,兌現不兌現都是他們決定。
我要發言
打「*」欄位為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