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交流

:::

暑期教學碩士班林久媺同學獲【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補助赴大陸短期研究經驗分享

國際交流-學生
張貼人:網站管理員公告日期:2012-08-29
暑期教學碩士班林久媺同學獲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補助赴大陸短期研究(2012/1/14-2012/2/14)

難得的研究體驗

林久媺(現任台北市立南湖高中地理教師)

行程紀要與研究心得

由於目前是在職教師,結束完學校期末的工作之後,1月14日旋即開始展開為期一個月的上海研究行程。第一次踏出國門的我,興奮的心情讓我忘卻了未來一個月將一人在異地研究的害怕,直到飛機起飛的那一刻,才真切的感受到我真的要暫時告別這片土地了!在飛機上突然發現迷糊的我竟然忘了把筆電帶出來,心中突然浮現余舜德老師描述前往雲南進行調研時,掙扎著要把部分行李留在山腳下的心情;拋下未帶走的行李,也許也正代表了自己的某些執著束縛,既來之則安之,去掉繫縛後,也許更能以純粹的心去體會與感受,換得的是更多的思維與自由。

由於學位論文主要關注有機茶的發展,此次前往上海與浙江諸暨主要目的為進行有機茶生產與消費之實地調研。算算時間,抵達上海一週後便是農曆過年,所以需在離開上海前往浙江諸暨前加緊調研的步調,上海市的茶城大約有十間,每天早上約9點出門後,便準時到茶城進行攀談與觀察,大致而言上海茶城中販售的有機茶體系可分為:有機茶、綠色食品、無公害茶、生態茶等幾種,不同類別雖然有明確的定義,但是茶商會給予不同的論述建構,因此反覆的進行深入訪談便是我主要的研究方法。由於隱藏研究者的身份(前往茶城訪談前,大陸友人告知若據實以告將進行學術研究,可能會無法進行訪談,因為茶商、茶農覺得無利可圖之故,所以建議隱匿研究身份),該以何種角色進行調研便成了研究時內心掙扎,如何能使研究能順利進行,又兼顧研究倫理?也曾試圖表明研究者身份,但卻遭遇很大的研究困難,相對之下台灣的茶商、茶農對於研究者的態度較為開放,除了感受到兩岸對於研究者的態度者外,也讓我時時反思與提醒自己要做的到底是客觀的學術研究,還是扒糞爆料?

1月21日距離農曆新年只剩二天,於是與上海友人一家出發回浙江諸暨老家,新年期間諸暨熱鬧非常,鞭炮聲不絕於耳,跟著友人四處拜年的同時,也讓我非常思念在台灣的家人,只能在夜晚時分透過skype聊以抒解思鄉之情。上海的寒冬是有名的,但諸暨卻比上海更冷,過年期間數次見到諸暨的雪,這對於生長在亞熱帶台灣的我來說,是非常新鮮有趣的事。

初五過後,大陸企業也跟台灣一般開工,在友人的協助與引薦之下,開始訪談諸暨的有機茶商、茶農。實地進入產地調查,發現浙江諸暨有機茶採大規模栽種,與台灣小規模栽種在茶園管理方面有相當大的不同,此外,符應楊美惠在中國所做的關係學研究,許多訪談者也提及類似的觀點,非常有趣。經過一週的調研後,再次返回上海將未完成部分繼續完成。

研究期間跟著上海友人的小女兒學了幾句上海話,成了研究期間最大的「休閒活動」;即將結束緊湊研究行程的最後一晚,到住處附近的星巴克點了一杯應該是全球最貴的特大杯熱拿鐵,算是對於自己這一個月辛勞的慰藉,2月14日中午拎著大包小包的行李,踏入上海機場的那一刻,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此次的研究真的結束了,但這也是未來將再度前往進行訪談調查的起點。

在工作多年之後,能有機會重回學校進修學習,在學期間還能有機會出國進行研究,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也是一償自己長久的夢想。對我而言,在這一個月的研究過程中,不只是與受訪者對話,更多的時候是與自己對話,是一段難得的自我獨白對話時光。

感謝

在歷經諸多困難,能順利地完成上海研究,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中華發展基金會,提供獎助與協助,讓我能有此難得的研究經驗;台師大地理系譚鴻仁老師、張峻嘉老師給予鼓勵與支持,並釐清研究脈絡;台大台文所蘇碩斌老師開闊我不同的學術視野,行前老師的諸多提點讓我對未知研究旅程不感害怕;台大城鄉所張聖琳老師對城郊農業的關懷讓我開始關注有機農業發展;文化大學地理系鄧景衡老師對於台灣農業、飲食的研究常常帶給我豐富的研究靈感,轉益多師累積我學術的能量。同時感謝本系同赴上海的同學互相照應。此外,任教學校長官、同事們大力相挺,在快放棄時拉我一把,讓我的上海調研能順利成行;調研期間的多個夜晚,在沒有電腦的情況下,仍需克難地透過手機與網路指導學生參賽,學生們的乖巧體貼令我點滴在心。
最後修改時間:2012-10-09 AM 11:37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