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設置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國家公園特殊的自然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然而美國於1872年設立世界第一座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其設置的目的卻是為使天然美景不受到人為的破壞,讓後世子孫也能欣賞。儘管成立的目的不盡相同,但在世界逐漸興起成立以保育各種自然資源為目的國家公園。這股風潮也在在半個世紀後,到達當時統治臺灣的日本政府。

臺灣開始有國家公園概念始於昭和10年(1935)日本官方及學者組成國立公園委員會,針對臺灣地形景觀、自然破壞狀況及稀有動植物分佈等條件提出三處國立公園預定地,包括大屯國立公園、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及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大屯國立公園,位於臺北盆地以北的大屯山區、陽明山公園及觀音山等地,面積92,500公頃;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範圍從東面的花蓮太魯閣至西面的小雪山、大雪山,北從大霸尖山,東往清水山以下,到南邊的大魯閣大山、能高山,面積270,000公頃;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範圍為阿里山、玉山西側及秀姑巒山的整個區域,面積180,000公頃(預定地位置分布見圖4-3)。

4-2 日治時期國立公園分布圖(轉繪自黃躍雯,2001

 

日本領臺前後,統治者對臺灣的地理區位及自然、人文資源,皆有頗高期許和定見,臺灣超過一萬公尺的山嶽近百座,地質兼具日本少見的沉積岩、變質岩等,使得地形呈現出斷崖絕壁、巍峨急峻等地景。

就因殖民政府根據殖民地的統治方式,偏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所以相當重視資源的調查及各項開發及建設工作,明治42年~大正4年(1910-1915)進行五年的林野調查,大正4年~大正14年(1915~1925)從事林野整理事業,19201930年代進行天然紀念物的調查工作等。這些基礎工作因陸續完成的道路工程設施,使殖民政府更易於深入山野,掌握資源特色。殖民政府認定臺灣地景相當有可觀之處,具有設置國家公園的條件,因此從昭和3年~昭和7年(1928-1932)陸續派員調查玉山、阿里山、雪山、太魯閣等重要名勝。這一系列調查活動,最後被選中的國立公園 預定地有大屯國立公園、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與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

大屯國立公園的地景評價有:1.秀麗的火山群及豐富的湧泉,為臺灣唯一火山地形區域。2.該火山活動及地熱現象,足供學術資料之展示,並提供研究場所。3.鄰近首都,可及性高。4.設施較為完善。

大屯國立公園地景偏好元素有:1.溫泉地熱資源。2.火山地形。3.氣候(酷似日本)。4.登山活動。

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的地景評價有:1.山岳豪宕雄渾,具男性雄壯之勢,有些山型秀麗優美,具有女性柔情之姿。2.峽谷幽邃壯觀、英氣逼人,為日本帝國風景之冠。3.蘭澳、花蓮間大斷崖之沿海風景,可睥睨咆嘯怒濤。4.具有原住民聚落的人文景觀。

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的偏好元素有:1.山海交錯。2.登山活動。3.沉積岩地形。4.人文特色。

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的地景評價有:1.群峰連綿而雄偉。2.山容水態顯露豪壯雄勁之勢。3.阿里山的紅檜及千年巨大林木,且已有森林鐵道。4.具有原住民聚落的人文景觀。

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的偏好元素有:1.林相變化之美。2.氣候變化,從熱帶至寒帶兼具。3.登山活動。4.沉積岩地形。5.人文特色。

殖民政府在建構國家公園休閒空間所潛隱的意識形態主要有二,其一為皇民化,其二為發展觀光利益。當時內物局長山縣三郎認為國家公園應該具備的五項使命略為:1.最主要的使命是振興國民精神。藉由親近國家公園風景,啟發對國家感懷之情,因而提振愛國心。2.由於臺灣氣候炎熱,及需闢建休養保健設施,希望藉由國家公園達到該等文化的使命。3.國家公園地域廣大,更有各種豐富的自然資源,園區本身及為一極佳的戶外教室,可作為研究及觀察的場所。4.臺灣島民向來缺乏愛護自然的觀念,漠視美學的涵養,希望藉由國家公園達到該等文化的使命。5.國家公園預定地擁有廣大的原始風景以及原住民的人文傳統,如果能將道路交通及觀光設施加以整備,便可以成為國際的觀光帶。

日本政府在臺灣籌設的國家公園,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暫停,一直到民國55年之後才又開始推動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育工作。至民國71年公告成立第一座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現今已設有墾丁、玉山、陽明山、太魯閣、雪霸、金門、東沙環礁與台江共計8座國家公園(圖4-3)。國家公園現隸屬於內政部,為了達成國家公園保護與利用功能,國家公園法中將國家公園區域按其資源特性與土地利用型態劃分為生態保護區、特別景觀區、史蹟保存區、遊憩區、一般管制區以上共五個區域。

以下分別依成立日期的先後順序介紹這8座國家公園。

 

4-3 臺灣國家公園位置圖

一、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位於恆春半島南部,成立於民國73年(1984),是我國成立的第一座國家公園,面積涵蓋了陸域與海域,南北長約24公里,東西寬約24公里,共33,289公頃,管理處地址:屏東縣恆春鎮墾丁路596號。其位置三面臨海,東面太平洋,南瀕巴士海峽,西鄰臺灣海峽。

墾丁國家公園的地形以低山及丘陵臺地為主。港口溪以東地區,除兩岸的長樂、滿州一帶為一河谷平原外,其他皆為低山及丘陵,如太平山、南仁山、埤亦山、出風山、豬嶗束山等,海拔高度約400尺左右,為中央山脈之延伸。在屏200號縣道以南,臺26號省道以東的地區,屬於珊瑚礁石灰岩臺地,海沷高度約200公尺。而保力溪至馬鞍山間臺26號省道以西一帶,為較平坦的恆春縱谷平原,再向西為恆春西部臺地,海沷高度約150公尺,臺地西側為臺地崖、隆起海階、海岸珊瑚礁。鵝鑾鼻及貓鼻頭是恆春半島最南端的兩個半島,其曲折的海岸線形成許多小海灣。本區主要河流有四重溪、保力溪、網紗溪、港口溪等,溪流乾季及雨季水位的差異相當大。

由於百萬年來的地殼變動使得當地展現獨特的地理景觀,記錄著恆春半島下沉、隆起、皺摺、崩落的地殼史。墾丁國家公園的地質構造被恆春斷層、滿州斷層、長樂背斜依序劃分為三區,東北區主要為樂水層、長樂層、及港口溪沿岸的階地堆積層;中區主要為墾丁層、恆春石灰岩、外來岩塊及鵝鑾鼻臺地的太平層;而西區主要為大平頂臺地的沖積層、恆春石灰岩、貓鼻頭半島的太平層、階地堆積層、沖積層、以及海岸線之沖積層與珊瑚礁。本區的主要土壤有紅棕色磚紅化土、黃棕色磚紅化土、沖積土、石積土、盤層土等,在山區部分多為石質土壤,沿海及河岸平地和盆地則屬於沖積土,為恆春地區之主要農業地帶。

本地區屬熱帶性氣候,年溫差不大,一月的平均氣溫為攝氏20.5度;七月的平均氣溫為攝氏28.3度,全年氣候溫暖。年平均降雨量約為2200mm,分佈極為不均勻,集中於夏季。七月至九月易有颱風季侵襲;十月至三月受到強烈東北季風以及地形的影響,常導致「落山風」的現象。

受到黑潮暖流影響,此區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海底更有絢麗的珊瑚景觀及潮間帶生態系,其中珊瑚提供許多海洋生物的棲息環境,不過受到核電廠排放熱廢水的影響,附近的珊瑚有出現白化的現象;而其特殊的海陸位置及熱帶氣候也形成了豐富的植物景觀,墾丁國家公園擁有發達的熱帶林及季風林,在船帆石到香蕉灣一帶,擁有臺灣本島唯一的熱帶海岸林,有棋盤腳、蓮葉桐、瓊崖海棠等植物;季風林則出現在南仁山區,因其特殊的林相而被劃為生態保護區。此區也棲息了許多野生動物,每年秋冬更有大批的過境候鳥前往本區,如赤腹鷹及灰面鷲等,蔚為鳥類的樂園。生物方面計有哺乳類56種、兩棲類19種、爬蟲類49種、鳥類332種、魚類1202種、昆蟲及蜘蛛906種、珊瑚類299種。

本國家公園共劃分陸域生態保護區5處,面積共計6,218.68公頃,佔陸地面積34.39%,分別為香蕉灣、南仁山、砂島、龍坑及社頂高位珊瑚礁。 海域生態保護區共4處,面積474.72公頃,佔海域計畫總面積3.13%,分別為海生一至海生四。

此區還發現墾丁與鵝鑾鼻史前遺址,墾丁遺址的遺物包括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細繩紋陶器;鵝鑾鼻遺址則有舊石器時代的先陶文化和新石器時代的細繩紋陶文化。此外,南仁山石板屋以及鵝鑾鼻燈塔也為此區的人文歷史增添了豐富性。

4-4 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地圖

 

二、玉山國家公園

玉山國家公園位居臺灣島中央,地跨南投、嘉義、高雄、花蓮四縣,成立於民國74年(1985),面積105,490公頃,管理處地址:南投縣水里鄉中山路一段515號。

玉山國家公園為典型的山岳型國家公園,此山系因受到歐亞板塊、菲律賓板塊相撞擠壓而隆起,園內包含了許多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其中以海拔3952公尺的玉山為首。玉山國家公園地形特殊,有三十多座山達3,000公尺以上,如「十峻之首」的玉山東峰、中央山脈第一高峰的秀姑巒山、「南臺首嶽」的關山、以及號稱「東臺一霸」的新康山,而2,000公尺以上之地區佔了三分之二,海拔高差達3,600公尺,並具峽谷、斷崖、風口等地形。

臺灣最古老的地層位於中央山脈東側,為變質岩基盤之大南澳雜岩,此區因為頻繁的造山運動,斷層、節理、褶皺等地質作用發達,因此形成許多特殊地形景觀,如大峭壁、主峰下碎石坡、主峰至八通關之荖濃三斷崖、父子斷崖、關山大斷崖等,還可觀察到褶皺、斷層等等,此外還有向源侵蝕和河川襲奪等現象。

在水文方面,玉山國家公園作為臺灣中、南、東部大河濁水溪、高屏溪、秀姑巒溪的發源地,此區還有高山湖泊,如中央山脈的大水窟、嘉明湖,南橫的天池等。玉山國家公園海拔差距高達3600公尺,氣候隨高度垂直變化,氣候多變,具有暖、溫、寒三型的氣候特性。海拔3500公尺以上的地區年均溫為5℃,而海拔2500公尺以上地區,年均溫約10℃

受到高山地形及氣候垂直變化影響,垂直變化的植物群落與多樣的動物棲息,豐富了本區生態系,面積雖僅為臺彎的百分之三,但因此植物種類繁複,包含了半數以上的原生植物。植群帶涵蓋了熱帶雨林、暖溫帶雨林、暖溫帶山地針葉林,如臺灣紅檜、扁柏、臺灣杉、紅豆杉等;冷溫帶山地針葉林,如鐵杉及雲杉、亞高山針葉林,如玉山圓柏與冷杉,以及高山寒原等。

玉山國家公園共約有50種哺乳動物,本區珍貴的大型動物有水鹿、長鬃山羊、臺灣黑熊、山羌、臺灣野豬、臺灣獼猴等;範圍內的鳥類種類約有151種,幾乎包括全臺灣森林中的留鳥,其中帝雉、藍腹鷳、金翼白眉、藪鳥、冠羽畫眉等為臺灣特有種;另在調查記錄中,園區約有228種蝴蝶,佔臺灣蝴蝶種類之半數;高山溪谷則有12種淡水魚類;兩生類計有13 種,其中臺灣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為冰河期孓遺生物,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爬蟲類18種,以阿里山龜殼花、梭德氏遊蛇及斯文豪氏攀木蜥蜴等臺灣特有種數量較多。

在人文史蹟方面,八通關古道是國定的一級古蹟,為當時清政府為屯墾及邊防需要開闢的一條道路,成為此區壯偉的高山生態系與人文間交織成獨特的景緻。

4-5 玉山國家公園範圍地圖

 

三、陽明山國家公園

陽明山國家公園位在臺灣北端富貴角海岸與臺北盆地之間,成立於民國74年(1985),面積11,455公頃。管理處地址:臺北市陽明山竹子湖路1-20號。並規劃了三個生態保護區:鹿角坑生態保護區、夢幻湖生態保護區與磺嘴山生態保護區。

陽明山國家公園以大屯山火山群為主,是臺灣唯一擁有火山地形的國家公園,具有火山口、火口湖、堰塞湖、溫泉以及硫磺噴氣孔等地質奇景。當地的動植物受到陽明山國家公園特殊的地理因素及氣候影響,呈現出多樣且豐富的環境。其中夢幻湖的臺灣水韭更是臺灣特有的水生蕨類。

此區的海拔高度多介於800公尺到1200公尺之間,落差不大,但各種地形交雜,如山脈、溪谷、湖泊、瀑布、平頂、盆地等。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最高峰的七星山是一座錐狀火山,而紗帽山則為鐘狀火山,地質以安山岩為主,地熱溫泉主要分布在大磺嘴、大油坑、小油坑、馬槽等地區。此區的溪流陡峭短急,因此多瀑布、峽谷。

受到強烈東北季風的影響,氣溫偏低,加上火山活動,使區內土壤溫度偏高、缺鈣,且呈強酸性,導致植被分布有北降的現象,使得區內可見到一些分布在中海拔的樹種,如昆欄樹、臺灣馬醉木、臺灣龍膽等。植群帶可分為亞熱帶季風雨林、暖溫帶常綠闊葉林及山脊矮草原。

陽明山國家公園多樣的地形及繁茂的植被,提供了各種動物絕佳的覓食、活動和棲息場所,進而孕育了豐富的動物群聚。園區約有哺乳動物30種,中型哺乳動物以赤腹松鼠、臺灣野兔、鼬獾及臺灣獼猴族群數量較多,偶爾可見到白鼻心、穿山甲與麝香貓,而臺灣獼猴與臺灣小葉鼻蝠更是臺灣特有種;鳥類122種,除低海拔常見的粉紅鸚嘴、繡眼畫眉、竹雞和五色鳥等優勢鳥種外;少見的臺灣特有種-臺灣藍鵲亦在區內,每年秋季的10月及春季的3月,因候鳥過境的關係,是本區鳥種最豐富的月份,白腹鶇最為常見,每年的4月至9月,屬夏候鳥的家燕常見於冷水坑、小油坑地區;兩棲類 21種,以臺北樹蛙、澤蛙、長腳赤蛙、盤古蟾蜍等族群量較大;爬蟲類53種,以黃口攀蜥、印度蜓蜥、麗紋石龍子、赤尾青竹絲、花浪蛇、紅斑蛇及青蛇等較為常見;魚類22種;蝶類168種,春、夏季之5月至8月,青斑蝶類常有群蝶飛舞的壯觀景象;除了斑蝶類外,引人注目的鳳蝶在本區以大鳳蝶、大紅紋鳳蝶、烏鴉鳳蝶和黑鳳蝶較為易見。夏日的蟬、秋夜的螽斯;其他昆蟲和無脊椎動物數千種。

 

4-6 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地圖

 

四、太魯閣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位居臺灣中東部,地跨花蓮、臺中與南投三縣市,成立於民國74年(1985),面積92,000公頃,管理處地址: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富世291號。

太魯閣國家公園為三面環山的山岳型國家公園,本區由立霧溪流經其間,刻劃出世界級的太魯閣峽谷景觀,區內山峰綿延橫亙,以南湖大山、奇萊連峰、合歡群峰、中央尖山等最著名。除了連綿的高山深谷,其特殊地形還有圈谷、峽谷、斷崖、高位河階以及環流丘等等。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地質主要由大理岩、片岩、片麻岩、千枚岩等變質岩所構成。由於地殼不斷抬升,加上立霧溪的下切作用,使得太魯閣峽谷地區每年以超過0.5公分的速度向上抬升。此外,因大理岩的岩石特性,形成陡峭的峽谷景觀,峽谷中更可見岩石經過多次變質、變形作用後所形成的紋理。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野生動物資源豐富,至少有46種哺乳類、146種鳥類、34種爬蟲類、15種兩棲類、21種溪流魚類、逾900種昆蟲、蝦類16種、蟹類6種。

此區垂直的地形及氣候也造就豐富的動植物生態面貌。由於地形特色是山高谷深,海拔落差達3,700多公尺,氣候多變,從亞熱帶自寒帶,因而植物相豐富,其中以高山、石灰岩地區的植物生態最具特色,像是太魯閣繡線菊、太魯閣小米草、太魯閣小蘗、清水圓柏等等。維管束植物總計1,908種。其中單子葉植物355種、雙子葉植物1,166種、 裸子植物17種、蕨類植物370種。各種林型的垂直分布完整,孕育出可觀的動物種類與數量。再加上地理位置特殊,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天然屏障,阻隔了外界干擾,使得以保存完整的生態系統。如果以氣候、地形及動、植物的差異而言,可以細分成6個生態系,從高海拔山區到低海拔的水域,分別是:寒原生態系、箭竹草原生態系、針葉林生態系、針闊葉林生態系、常綠闊葉林生態系、水域生態系。

另外,史前遺址、太魯閣族文化及古道系統等史蹟,讓人文色彩頗為濃厚。其中「富世遺址」,屬於國家第三級古蹟,為距今2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4-7 太魯閣國家公園範圍地圖

 

五、雪霸國家公園

雪霸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81年(1992),面積76,850公頃,管理處地址:苗栗縣大湖鄉富興村水尾坪100號。地形以高山及河谷為主,全區高山林立,是為山岳型國家公園,區內以海拔3,886公尺的雪山及大霸尖山最為著名。此區由於少有人為干擾,保留了自然原始的風貌,豐富的地質、地形景觀、多變的林相、特殊稀少的動植物相當難能可貴。

雪霸國家公園地形以高山及河谷為主。區內有雪山圈谷、翠池、品田山褶皺、素密達斷崖、武陵河階、環山環流丘、曲流等特殊的地形景觀。此區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有51座,如大霸尖山、武陵四秀、雪山、志佳陽大山、大劍山、頭鷹山、大雪山等。其中雪山是臺灣的第二高峰,標高3886公尺,而大霸尖山有「世紀奇峰」之稱,是雪霸國家公園內河流主要的分水嶺,雪山到大霸尖山的稜脊被稱為聖稜線,具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其他地形景觀還有大甲溪峽谷、佳陽沖積扇與河階、環山地區環流丘地形、德基地區肩狀平坦陵地形、河川襲奪等等。

雪霸國家公園的海拔高度落差高達3000多公尺,氣候從亞熱帶到亞寒帶垂直分布,使得此區的生林相豐富多變,涵蓋了不同海拔的植群類型,其中包括玉山圓柏林、冷杉林、臺灣樹純林等。此區維管束植物超過1135種,包括臺灣一葉蘭、粗榧、棣慕華鳳仙花、臺灣檫樹等特有種。

雪霸國家公園之動物資源甚為豐富,有56種哺乳類動物,151種鳥類,37種爬蟲類,16種兩生類,17種淡水魚及170種蝴蝶,其中彌足珍貴的瀕臨絕種之動物如櫻花鈎吻鮭、臺灣黑熊、帝雉、山椒魚及升天鳳蝶等。特別是大甲溪上游的櫻花鈎吻鮭為世界僅有且分佈最南端的陸封型鮭魚,目前僅存於雪霸國家公園之大甲溪上游,為冰河時期的孑遺生物,被譽為臺灣國寶魚之首。目前於七家灣溪兩側地區劃定為「櫻花鈎吻鮭生態保護區」,進行保育及復育工作。本區內有維管束植物1,105種,稀有植物61種,如臺灣山薺、高雄柳、棣慕華鳳仙花(世界僅產於此)、南湖柳葉菜、管草蘭、松葉蘭等。另有全臺此類森林面積最大的翠池之玉山圓柏林,雪山主峰下之冷杉林及觀霧僅有之臺灣檫樹純林極具保存價值。

4-8 雪霸國家公園範圍地圖

 

六、金門國家公園

金門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84年(1995),面積3,720公頃。是臺灣第一座以維護歷史文化、戰役、戰役史蹟保護為主的國家公園。全島地勢平坦,以海拔253的太武山最高,範圍涵蓋金門本島中央及其西北、西南與東北角局部區域,分別劃分為太武山區、古寧頭區、古崗區、馬山區和烈嶼島區等五個區域,約占大小金門總面積之四分之一。區內特殊多樣的植物生態、豐富的野生動物、保存完整的傳統聚落及戰地遺跡為主要公園特色。

金門和烈嶼屬於副熱帶小型島嶼,地形由老年期波狀丘陵、紅土臺地、以及海岸低地所組成。此區的地質與福建沿海的岩性特徵相似,以花崗片麻岩分布最廣。金門東半部有大量出露的花崗片麻岩,西半部則是以紅土層為主。

過去由於戒嚴以及戰地的管制,使得金門地區許多原始的自然景觀得以保存。金門的原生植物大約有400多種,而較少人為干擾的海岸、濕地,則保有豐富多樣的潮間帶生態,其中以有活化石之稱的「鱟」最為著名。

金門的林相有5,939公頃的保育林地,含542種植物。熱帶闊葉林型的重要樹種有:樟樹、楝樹、榕樹;海岸防風林樹種有:潺槁樹、朴樹等,其中木麻黃與相思樹是大面積造林的人工樹種。

已被列入紀錄的鳥種有287種,冬候鳥約佔20%,夏候鳥4%,過境鳥38%,留鳥19%,其他19%為迷鳥。287種鳥類中,鵲鴝、斑翡翠、栗喉蜂虎、黑領椋鳥、黑翅鳶、小嘴鴉、髮冠捲尾等不曾發現於臺灣;戴勝、蒼翡翠玉頸鴉、喜鵲、鵟、黑喉鴝、灰沙燕、羅文鴨、赤膀鴨、池鷺、鶴鷸、鷗嘴燕鷗、黑脊鷗等則屬臺灣少見的稀有鳥種;列入保育類動物者則有短尾信天翁、鵜鶦、朱鷺、琵鷺、黑面琵鷺、唐白鷺、黑鸛、東方白鸛、灰面鵟鷹、赤腹鷹、魚鷹、隼、翠翼鳩、環頸雉、燕鴴、小燕鷗、蒼燕鷗、諾氏鷸、長耳鴞、短耳鴞、黃鸝褐鷹鴞、領角鴞、草鴞、紅尾伯勞、喜鵲等。留鳥以白頭翁、八哥、珠頸斑鳩、麻雀及喜鵲等族群量較多;冬候鳥中以鸕鶿、赤頸鴨、小水鴨等為主要鳥種,夏候鳥則以家燕、杜鵑科鳥類及栗喉蜂虎等最具特色。

除了豐富的自然資源,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金門國家公園擁有許多戰地史蹟,如古寧頭戰場、北山古洋樓、地下坑道、馬山觀測站等,此外還有閔夏風味的古建築,反映居民的歷史文化。

4-9 金門國家公園範圍地圖

七、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96年(2007),面積353,668公頃,管理處設於高雄都會公園內的楠梓區德民路24號。位於南海北方,範圍以環礁為中心,加上環礁外圍12浬海域為界,涵蓋了島嶼、海岸林、潟湖、潮間帶、珊瑚礁、海藻床及大洋,環礁主要由造礁珊瑚建造而成,擁有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東沙島是環礁裡唯一出露海面的陸域,行政區域劃分由高雄市政府代管。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包括東沙島和環礁。其中東沙島常年露出水面,最高處海拔只有7.8公尺。東沙環礁為一直徑約25公里的圓形環礁,包含了礁臺、潟湖、沙洲、淺灘、水道以及島嶼等特殊地形。東沙的氣候屬於亞熱帶海島型氣候,年平均溫度為26℃,降雨集中在49月間。

4-10 東沙國家公園範圍地圖

八、台江國家公園

台江國家公園,成立於民國98年(2009),面積39,310公頃,台江國家公園涵蓋臺南縣、市,包括臺南縣境內七股潟湖(青山漁港南堤以南、七股潟湖堤防以西)、臺61線預定道路以西之黑面琵鷺保護區;臺南市境內則包括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海岸防風林、鹿耳門溪周邊及嘉南大排與鹽水溪所圍塑之公有地區域。海域部分範圍面積約34405公頃,包含沿海等深線20公尺區域及漢人先民渡臺主要航道中東吉嶼至鹿耳門段。

台江國家公園計畫分為5種分區;生態保護區包含黑面琵鷺保護區及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計4處,合計面積約636公頃;特別景觀區包含網仔寮沙洲區、頂頭額沙洲區、七股重要野鳥棲地區及濕地景觀區等,計7處,合計面積約1342公頃;史蹟保存區包含南、北竹筏港溪區及四草砲臺區,計3處,合計面積約20公頃;遊憩區包含六孔碼頭服務區、南灣碼頭服務區,計2處,合計面積約38公頃;一般管制區包含七股潟湖區、城西保安林區、鹿耳門溪沿岸區、鹽田生態文化村及三處漁塭區等,計7處,合計面積2870公頃。

溼地生態中至少包括205種貝類、240種魚類、49種螃蟹等,在四草濕地的招潮蟹有網紋招潮、清白招潮、北方呼喚招潮、臺灣招潮、三角招潮、四角招潮、屠氏招潮、粗腿綠眼招潮及糾結清白招潮、窄招潮等10種。而鹽水溪口是目前全臺灣唯一可以發現十種招潮蟹數量最多的地區。

台江國家公園區域出現的鳥種近200種,而哺乳動物目前已知共發現11種,包括小型非森林哺乳類如東亞家蝠、錢鼠、鬼鼠等;兩棲類5種,有黑眶蟾蜍、虎皮蛙、澤蛙、小雨蛙、貢德氏蛙等。爬蟲類亦有5種,包含褐虎(壁虎)、麗紋石龍子、蓬萊草蜥、錦蛇及眼鏡蛇。

植物總類則包含了海茄苳、水筆仔、欖李、紅海欖等4種紅樹林及其他海濱植物。

4-11 台江國家公園範圍地圖

4-10總結臺灣的國家公園成立的時間、涵蓋面積與保育的資源特色以供比較參照。

4-10 臺灣的國家公園一覽表

名稱

成立時間

涵蓋面積

資源特色

墾丁國家公園

1984/01/01

33,289公頃

珊瑚礁地形、熱帶魚類、貝類、熱帶季林

玉山國家公園

1985/04/10

105,490公頃

高山氣象與地質景觀、動植物生態、布農族與古道之人文史蹟

陽明山國家公園

1985/09/16

11,455公頃

火山地形、動植物生態

太魯閣國家公園

1986/11/28

92,000公頃

大理岩峽谷景觀、高山地形及泰雅人文史蹟、野生動、植物生態

雪霸國家公園

1992/07/01

76,850公頃

水力、櫻花鈎吻鮭等保育動物、植物生態

金門國家公園

1995/10/18

3,720公頃

歷史文化及戰役史蹟、鳥類資源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2007/01/17

353,668公頃

珊瑚礁、海洋生態、生物多樣性

台江國家公園

2009/09/28

39,310公頃

濕地生態、歷史文化、生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