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民情

宗教信仰    民間習俗    首頁    

 

宗教信仰

    香港的宗教十分自由,世界上主要的宗教這裡都有。香港居民絕大多數華人,信徒最多香火最盛的是道教和佛教。這兩種宗教歷來不注重入教儀式,講究信則有不信則無,所以信徒無法統計,比較活躍的佛教、道教信徒估計全港有65-70萬人。在入教儀式較嚴,可以統計的宗教中,基督教組織最大,教徒約有28萬5千人﹔伊斯蘭教圖約有5萬人。此外,還有印度教、錫克教和猶太教等,但教徒人數較少。因為宗教種類繁多,教堂、禮拜堂及寺廟自然多,在香港僅道觀寺廟就有350座以上,基督教堂有八百多座,天主教堂和彌撒中心有近百座,所有的宗教場所加起來有一千兩百多處,平均步道一平方公里就有一處。

黃大仙廟

位於九龍翔道的黃大仙廟,是香港居民最熟悉的寺廟,也是港劇終場出現的景點。走出地鐵黃大仙站,就可以看見富麗堂皇的「赤松黃大仙祠」牌坊,周圍是盡是香爐舖、解籤攤、器物店,求神許願的香客絡繹不絕。相傳因黃大仙出身貧寒,深知民眾疾苦,所以總是慈悲為懷。最近幾十年香港經濟騰飛,許多人在未發跡前都曾到黃大仙廟祈求,發跡之後就認為是黃大仙所賜,所以說信眾也越來越多。

天后宮

天后宮供奉天后的廟宇,大概是香港最多的一種神廟,不僅港九各處皆有,離島也有,總數達五、六十座。天后又稱「媽祖」,是漁民的守護神。香港靠海,人們對天後也就特別尊崇,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辰的前後幾天,香港很多地方尤其是漁民聚居的地區,都有盛大的慶祝活動。元朗十八鄉天后廟每年還舉辦大規模的會景巡遊活動,人們抬著遊年輕女孩裝扮的天后巡遊,常吸引許多人潮。  

back

民間習俗

    香港的民風習俗,與當地居民的傳統文化外來影響有關。香港98﹪以上的居民是華人,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深植居民心中﹔外國人在香港的總人口僅占2﹪左右,但其在政治、經濟生活中居有重要地位,他們帶來的西方現代文化有很強的影響力。這樣的人口結構和文化因素,使香港社會形成一套以中國傳統為主導,現代和傳統交織的中西合璧的民風習俗。

 小孩滿月

大部分香港人的習慣,一般家庭再生孩子之後都會分送紅蛋給親友,等到嬰兒滿月的時候,多數人都在酒樓設宴,稱為「滿月酒」,亦即向親朋好友宣佈添丁之喜。而每到新年,在傳統的新界圍村中,前一年有男丁出生的家庭就得準備果品去祠堂、廟宇答謝神恩,並帶著一個花燈懸掛在祠堂的樑上,象徵著燈火,慶祝後繼有香燈。

 婚禮

在香港,如果家中有老一輩健在,仍然會堅持傳統的婚禮習俗。雙方有結婚之意後,都先行約請雙方父母會先見面提親,同時亦好禮金聘禮,擇日過禮,議訂婚期,大禮過後才迎娶成婚。至於一般人家,大都是中和合璧,既有道婚姻註冊處登記,在教堂舉行西式婚禮儀式,又有拜祖先,「斟新抱(新媳婦茶)」的舊習俗。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也可以充分的顯示香港融合中西方的文化特點。

 問米

問米是另一種流行於香港民間的與死者溝通的方法,通常問米婆都在新界村落中,而且清一色皆是女性,大多數是上了五、六十歲年紀以上的人。當問米時,問米婆進入一種半睡眠狀態,讓要請的靈魂就附在靈媒身上,具說這樣便可以使陰陽溝通。

 打小人

    香港人的「打小人」是一種驅除小人,迎來貴人的活動。通常在路口橋邊進行,據說此處的煞氣最大﹔而每年驚螯這一天是打小人最盛行的日子。在香港的鵝頸橋就是著名的打小人地點,通常去打小人的人都會攜帶祭紙(如百解符、路錢),香燭及食物。

參考資料:

郭震唐  編輯1986《放眼中國9 閩海珠江》,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http://travel.mook.com.tw/global/Asia/Hong_Kong/New_Territories/city_intro.html

http://china.management.org.tw/Hk-ch/hk-ch2000-02-2/hk-05.htm

http://www.powerpoint.com.tw/chinese/hold-hk.htm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