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區

臺中盆地1-1.jpg (189159 個位元組) 台中市南屯區分屬兩個地形區:台中盆地大肚台地,不過大部分地區和主要聚落皆位在台中盆地的範圍內。

參考圖片:台灣堡圖台灣地質圖台中盆地地形圖大肚台地地形圖

※右圖為台中盆地、大肚台地和八卦台地之衛星影像

圖片來源:王鑫等,太空看台灣,大地地理,1998

※紅框範圍為南屯區

台中盆地

        台中盆地的北界為大甲溪,南界為濁水溪,東以西部麓山帶為界,西和大肚台地、八卦台地為界,而在大肚台地和八卦台地之間有大肚溪向西穿過。盆地的東側在地質上為一個斷層(車籠埔斷層),丘陵地和平原直接交接,山麓線相當平直。而盆地西側為緩傾斜的坡地,表層大多屬紅土礫石層。
        台中盆地是一個構造盆地,東側是衝上斷層地帶的丘陵,以斷層線和平原為界。台中盆地盆底部分的平原主要是由許多大小沖積扇聯合形成的。北部是大甲溪和豐原東方丘陵的小溪沖積而成,其中以台中市最為寬闊;盆地南部主要是烏溪流域的沖積平原,寬度向南逐漸縮小。最主要的沖積扇有三個:大甲溪古沖積扇、太平聯合沖積扇、烏溪沖積扇等。最北的大甲溪沖積扇扇頂大約在翁社附近,堆積物覆蓋在盆地的北部、豐原市至台中市之間,地勢向西南逐漸降低。太平聯合沖積扇分布在台中市和霧峰之間,實際上它是盆地東緣山地溪流的聯合沖積扇,包括大坑溪、廓子坑溪、頭汴坑溪及北溝暗坑溪等。霧峰到草屯之間的是烏溪沖積扇,是一個左右不對稱的偏形沖積扇。
        台中盆地東方的丘陵地方分布甚廣,北有豐原丘陵,中有霧峰丘陵,南有南投丘陵。丘陵地的地層以上新世的砂、頁岩互層以及後層的泥質砂岩所構成,由於溪流的侵蝕,形成了許多山間小盆地。而盆地內的水系除了北部一小部份屬於大甲溪流域外,大多屬於大肚溪流域。

TOP

大肚台地

        大肚台地是一個大致呈長方形的台地,北起大甲溪南岸,南至大肚溪北岸,長約20公里。長軸延伸的方向接近東北─西南。而台地西坡除了龍井東北方的北勢坑面外,傾斜頗急,但台地東坡卻非常平緩,故本台地屬於東傾之地塊。
        大肚台地上的紅土層相當發達,但厚度不大。土層之下的礫石層,除了上部為台地礫石層外,大部分為頭嵙山統火炎山相層,挾有砂層而成背斜構造,出露於台地西南及南端。大肚背斜軸為苗栗丘陵通宵背斜軸的延伸,經后里台地而達大肚台地,本台地之傾動和型態與此背斜軸有密切的關係。台地因為受到由東向西的擠壓,使得台地形成背斜和向斜,發生斷裂及傾動。此種運動發生於台地的紅土緩起伏面(LH)(林口期)形成之後,而且持續至高位河階面(LT)形成時期(中壢期)。
        我們可以從活斷層和地形面的關係來推論大肚台地的演育過程:在中更新世(約一百多萬年前),大安、大甲、大肚等溪在其下游形成廣大的聯合沖積扇,後來受到來自東南方板塊構造運動的擠壓,再加上其西南側受到北港高地阻擋的影響,造成向西突出的弧狀構造,同時在大肚台地的西緣發生清水主要逆斷層, 形成背斜、向斜構造和平行副斷層等。因為當時背斜軸部的不等量隆起,形成了背斜高地和鞍部,當大甲、大肚兩溪從構造鞍部切過背斜後,就形成大缺、舊莊、橋頭寮、公明和北勢坑等五個面,這五個面形成後,當時台中盆地正加速下沉,於是大安溪的一條支流經過后里台地東部折向南流,會合大甲溪之後,再向南流,注入大肚溪,而在台地東南緣形成西成功嶺面和成功嶺面。等到后里面形成後,大安溪才全部向西流;大甲溪也在注入台中盆地處形成大甲溪古沖積扇,等到這沖積扇扇端堆積的高度超過大肚台地和后里台地間的鞍部高度時,才又恢復西流,並下切大甲溪的古沖積扇,形成今日大甲溪兩岸的河階。

照片3.jpg (53486 個位元組) ※右圖:由大肚台地俯瞰台中盆地

由這張照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大肚台地東側的坡度相當緩,是一個東傾的地塊。照片中央較多建築物之處即屬於台中盆地的範圍。

拍攝地點:台中市南屯區望高寮
作者:詹雅媜
拍攝日期:89.11.5

TOP

《參考資料》
1.石再添等,重修台灣省通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85年。
2.王鑫,台灣的地形景觀,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