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澳鎮的故事

  宜蘭的漢人墾拓由北往南,蘇澳鎮位於南端,便成為漢人最晚開發的地方之一。蘇澳的早期墾拓者大多是泉州人,這在以漳州人為主的宜蘭縣中,顯得十分特殊。

開墾初期:蘇澳古稱港口、東港或施八坑。相傳,早在明代就有海寇林道乾佔據港口,之後又有西班牙人、荷蘭人先後在此殖民、建教堂傳教,直到鄭成功入台,才撤離。

到了清代,嘉慶2年(1797),海盜蔡牽由蘇澳上岸打劫。嘉慶12年,海盜朱濆載農具至蘇澳,企圖由此占據宜蘭為大本營。後由知府楊廷理緊急召募兵勇和居民,配合提督王得祿水陸夾攻,才將朱濆趕走。也因此,促使清廷正視宜蘭的重要性,於嘉慶15年將宜蘭正式收入版圖。

漢人真正開拓蘇澳,據說是在清嘉慶年間,泉州人蘇士尾率眾到此墾殖。

由於蘇澳為泉州人所開發,因此鎮上的信仰中心──晉安宮和寶山寺所供奉的,都是泉州的鄉土守護神。

奠下基業:同治13年(1874),提督羅大春率兵千餘人來到蘇澳,開闢蘇花古道,並設義學教化民心,是蘇澳建設之先聲。此外,陳輝煌帶民扛砲上山,打退法艦,又協肋設砲台於砲台山,防守蘇澳海口。在陳輝煌的鎮守之下,奠下蘇澳穩固的基業。日治時期:日人以此基業,開闢蘇花公路、建設南方澳漁港、設立學校等。同時又蓋水泥廠,採掘各種礦產,使蘇澳進而成為重要的工業城鎮。

光復後:民國63年10大建設之一的蘇澳港建港工程,使宜蘭縣最後開發的蘇澳,一躍成為台灣5大商港之一。

近年來,在此地多次發現清兵古墓,可能是參與蘇花古道開闢的兵士,或是當年防守港口的軍隊,至今未成定論,但由此可知蘇澳在當時防禦的地位。

                                                         《出自:蘇澳鎮志》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