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德市                     平鎮市                   頁首

                           

                                                                地名

地名演變

   地名不只代表一地的名字,其也代表過去先民來台開發時所遺留下來的痕跡,在地名的音與意上往往保留了過去的景觀與意義,值得我們好好的了解。下面介紹八德市與平鎮市的部分地名,希望能夠讓大家了解過去先民的歷史與改變。

1.      八德市

     (1)八塊厝庄:其得名由來說法有二:一謂乾隆十七年(1745)閩粵移民自南部來鄉,居此者有八姓,為謝、蕭、邱、呂、賴、黃、吳、李,每姓築屋一間,因名八塊厝;另謂始墾於乾隆六年,八塊厝之名分別是:莊頭、莊尾、稻埕頭、連城、舊城、城外、公館、租倉,其址確實所在已不可考。

u        土地後:早年於田野土地公廟後所建住宅。

u        面前厝:因為此村落位於一小坡之前,故稱「面前厝」。

2)霄裡庄:霄裡原為凱達格蘭平埔族社名。

u        竹巷:早年霄裡經大湳往桃園之大路上,兩旁植竹有如巷道,故名竹巷。

(3)下庄仔庄:在八塊厝北方,海拔約130公尺,地勢較低,故相對而稱下莊仔。大正九年,日人改為下庄子。

u        三角埔:地名起源為此地是大湳和茄苳溪二小市集間之三角形狀田野。

u        十八家:當初為分散農村,因有十八戶故得名。

u        城仔得名原因不詳,但市中確有多處地名帶「城」字,可能是較大之房屋兼做碉堡之用。

u        雙連陂:因早年有二池塘相連而得名。

u        庄尾:即當時八塊厝開墾之邊緣地帶。

u        杆草厝:早年佃農在田中以芒草建看守寮舍之處。

u        媽祖厝:早年有人在家供奉媽祖供人祭拜而得名。

4)茄苳溪庄:因在茄苳溪沿岸,早年為茄苳樹(重陽木)茂生之地。

u        溪尾:早年八塊厝、霄裡建霄裡大圳灌溉,此處地當圳水之尾而得名。

5)大湳庄:因本地往昔土地表土為赭土層,地下為台地礫石層,不夠紮實多湳田,且缺河流而易積水,地面多水堀和瀾泥而得名。

6)小大湳庄:在大湳之西北,因面積只有大湳四方之一,故稱小大湳。  

                       回頁首

            2.      平鎮市

1)三座屋庄:墾殖初期有余、謝、邱三姓墾民築三間家屋之地故以名。

u        舊社:因本地原為凱達格蘭平埔族南崁支族之社址。

2)宋屋庄:本區之開墾至乾隆九年(1744)突飛猛進,有梅縣宋富麟、宋高麟率宋姓族眾,與鎮平人戴元相會合〈尚有別種說法〉,登陸於南崁港,溯中壢老街溪入墾此地。成莊之初稱為「廣興」,取廣東省移民在此建業興隆之意。後來因,移民以宋姓占大多數,故改稱為宋屋。按閩南人稱房屋為「厝」,客家人稱之為「屋家」,宋屋即有姓宋之屋家的村莊。

u        廣興:本地為廣東省移民率先開墾,寓有建業興隆之意。

 (3)北勢庄:地名起源以墾荒當時據點安平鎮(平鎮市)為中心之相關位置,位在安平鎮東方之村莊。

  (4)社子庄:地名起源於凱達格蘭平埔族霄裡社人之小聚落。

  (5)東勢庄:地名起源以墾荒當時據點安平鎮為中心的相對位置。

  (6)三仔頂庄:由於村莊地點之高度較北側之中壢台地為高,故以名。

  (7)南勢庄:地名起源於位在平鎮之東南方向。

  (8)雙連坡:地名起源於村莊之西方約300公尺處有兩個水塘相連。  

   回頁首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