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堤照片集

照片1. 離岸堤。

1)       置於外海約100公尺處,為保護海岸、進行人工養灘的海岸保措施之一。

2)       全段綿延1.5公里,但非連續,而是設計成一段段,姑且稱為「離岸堤單元」;中間設為潮流口,以利海水進出。

 

 

照片2. 潮流口。

1)       海流營力受到離岸堤阻擾,能量消減。從潮流口進來後,水流呈現幅散。

2)       每段潮流口約有15公尺寬。

 

 

照片3. 離岸堤單元。

1)       每個離岸堤單元約為60公尺長,形如濱外沙洲一般。其由消波塊整齊排列堆置而成,以求提高削減波浪、海流能量的功效。

2)       灘面從離岸堤單元的後方中央處開始堆積,因為此處流能至此最弱。

 至此你是否已勾勒出一個潟湖型態的沈積環境。

 

 

照片4. 頂茄萣海岸1(立於離岸堤上,往南拍攝)。


1)由此照片可大致看出離岸堤的寬度與堆置排列情形。

2)所站的拍攝位置是作者小學時(1986-1992)經常戲水堆沙的地方,但現今則變成這樣的景觀。

3)注意看,圖中沙灘最窄處,距離堤防僅約50公尺。堤防後就是台十七線與民房。

4)遠處兩大煙囪便是興達火力發電廠。

 

 

照片5. 頂茄萣海岸2(同一位置,往北拍攝)。

1)       此部分的離岸堤比南段離岸堤還晚設置,也是最末段。

2)       注意比較離岸堤有無設置的海岸線位置。未設置者明顯後退,但你相信嗎? 就在作者小學時,這裡還是一大片的沙灘,海水要進到現在位置,只有在強烈颱風時,才會出現。

 

 

照片6. 海岸的消退。

1)       此照片便是上圖所說的點位,可明顯看出海水已進到堤防腳下。

2)       另外前景的石堆,則是由於財源不足,無法再添購消波塊,所採行的變通之道。呵,了勝於無吧! 石堆後的沙灘則距堤防僅餘30公尺左右。

 

 

照片7. 養灘成果1。

1)       此處是最晚堆置的離岸堤,至今已有五、六年光景。堆積的灘面只有在落潮時才會浮現。

           這樣看,是否很像一個潟湖型態。

 

 

照片8. 養灘 成果2。

這是稍早一些堆置的,平時就可見到些許灘面。

 

 

照片9. 養灘成果3。

1)       這是最早的堆置的地區,約在六、七年前;也是最南段,約在下茄萣的吉定村海岸。

2)       可看到養灘的成效良好,已有大片沙灘出露形成。

 

 

照片10. 養灘成果4。

同上圖。

 

 

照片11. 興達漁港水道與海堤(立於堤防上拍攝)。

1)       本鄉海岸侵蝕嚴重,突堤效應造成提前堆積、堤後侵蝕的影響被視為一大要因。照片中的海堤便為突堤。

2)       整段海堤,垂直海岸延伸而出,長達500公尺。遠處海堤又較近景的海堤為長。

3)       中間便是興達漁港的進出水道。鄰側就是興達火力發電廠(未攝入)。

4)       近景水域,侵蝕海岸,造成消退,已進到堤防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