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土石流是什麼東東勒??

             土石流的定義                  土石流的外觀特徵                 發生土石流的條件


 

土石流的定義

       「土石流」是泛指土、石與水混合之後,進而產生集體運動的流動體。 其中的「土」指的是砂、泥、黏土等土壤,「石」指的是岩石、 礫石等獨立岩塊,「水」則是指雨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所有河流。 若粒徑小於2mm的地質材料所佔百分比超過50%時,則可稱為「泥流」;反之,則為土石流的通稱。因此,土石流的顆粒組成相當混雜,小至黏土,大至巨礫或岩塊粒徑大小不一者皆有之,也就是說,土石流的淘選渡非常差。(陳宏宇,1998

土石流的外觀特徵

       大抵上,土石流的地形可 依其運動、堆積及侵蝕狀況 ,區分為「發生部」、「流動部」以及「堆積部」等三個區域。整體而言,溝谷產生土石流的發生部為碗狀或 匙形,從流動部至堆積部的整體形狀則為伸長的舌狀。(陳宏宇,1998


  page02e.jpg (18453 bytes)

                                       (陳宏宇.1998)

發生土石流的條件

條件1.大量鬆散的堆土層

原本於溝谷或河谷上游之源頭就堆積了一些崩積土石,溝谷內河床上也會堆積鬆散土層。下雨時,因為雨水滲入,使原本已堆積的土石地質材料達到飽和,進而產生流動體的運動,形成土石流。土石流從上游往下游,會順著地形坡度流動,並以直線運動的方式往前推進,一面侵蝕河床基盤。另一方面,由於溝谷兩側具有發達不連續面的岩石邊坡,坡內的岩石已成高度破碎狀。當溝谷兩側岩石受到豪雨的侵蝕、浸潤,山坡內的岩石便會因水壓力的作用而崩坍。如果遇上土石流沖刷、淘蝕溝谷兩側谷壁時,崩塌下來的破碎岩石便會間接增加土石流的土石方量。

條件2.陡峻的地形

坡度是指地表面的傾斜狀況,如果地表面有傾斜角度,表示此地形具有坡度,便可提供土石流往下沖刷的動力,坡度越大,當然整個沖蝕的動力便越大,一般土石流流動中溪床的坡度大都分布在15度以上。

條件3.一定強度的降雨

如前所述,土石流為流動體,流動體中最主要的度令來原就是水流,也就是降雨。當雨水落入地面,雨水便會沖刷,侵蝕地表覆蓋的地質材料,使表面覆蓋土層因沖蝕而順著坡度往下流入低凹之處。當雨水較大時,也會滲入地表,弱化山坡岩層的力學強度,並會順著山坡內的不連續面產生側向水壓力以及上舉水壓力,使山坡在承受雙重水壓力之下產生崩移、破壞。而山坡地容易產生破壞的地質環境包括順向坡、楔形坡、落石坡、翻覆坡以及崩積土坡等幾種,這些都是溝谷兩側谷壁最易形成山崩的山坡。綜合上述兩種現象,雨水不僅同時飽和了堆積溝谷內的土石地質材料,過量的地下水或滲流水也會順著溝谷中基盤底下的不連續面往上浮出,張整個到足以抬生整個堆積的土石浮出的水量大石,所有堆積體便會開始順著地形坡度向下流動、滑移。就是這樣經過雨水的催化,土石流也就這麼一觸即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