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德庚 教授
(1915
- 2002)
(任德庚教授的生平
敬摘自:<德庚自傳(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出版之地理系友會刊第八期
(19 85年),頁11-28 )
先生於民國四年二月十五日酉時出生於江蘇省鎮江縣大港鎮。
四歲時,父親授以方塊字,六歲熟習三字經,後讀四書、詩經、尚書、左傳、史記、唐詩,對中華文化思想有深厚基礎。
民國十八年(年十五歲),與范美然女士文定,並進入鎮江縣立大港小學就讀,十九年畢業,赴上海就讀中學,並於該年完婚。
民國二十五年夏,自惠靈中學畢業,考入位於京滬鐵路線上(真茹站)的國立暨南大學史地系就讀,期間曾經撰寫(或翻譯)
<南洋群島的地質>、<南洋群島的地史>、<南洋華僑地理的分布>等三篇文字。
民國二十六年,蘆溝橋事變後,日本展開侵華暴行,乃輾轉赴上海法租借新校址復學。
民國三十年應聘南平中學擔任高初中地理教師,達四年半。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十月底於開明書店巧遇暨大系主任周予同先生,徵詢是否願意隨同來台任教(周予同先生原來擬受邀來台創辦「文史專科校」,但因故未能成行。)次年三月十六日,搭乘招商局海宙輪,十八日進基隆港,臨時被安頓於(徐州路)台大法商學院禮堂。(同時前來的海宙輪與另一艘海宇輪上各約有二千人,主要都是公教人員,日後應聘於臺省各地,都是恢復臺灣漢聲的先驅。)
民國三十五年三月,臺灣師範學院籌備處成立,先生與張同光等九人擔任籌備委員,負責尋找校址。六月五日,台灣師範學院成立,李季谷先生為院長,先生負責南部地區之招生工作,並擔任史地系之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地學通論三門課程,每週共授三十六節課。
先生領有師大第一號聘書,自民國三十八年至七十一年退休前,連續擔任地理教材教法與教學實習兩門課,數十年如一日,作育無數英才。一生貢獻師大凡三十六載,曾於退休後作詩一首,以誌紀念曰:
「男兒立志來台灣,東海南下乘海帆,
提高國民新知識,教育為本首師範,
達人賢士齊努力,耕耘不懈漢聲返,
為國效勞無豈敢,一心一德實平凡」
。
 |
全家福照片及說明
任德庚教授,江蘇鎮江人,民國三十五年春應邀來台,首先籌設本校
,榮獲本校師籌字第壹號聘書。先生熱愛學校,關心學子,與之言談,如沐春風,在校授業垂四十年,誨人不倦。先生敦睦親鄰,勤樸治家,養育子女七人均已成家立業,或得博士學位,或得碩士學位,在美國者四人,在台灣者三人,孫兒女共有十五人,先生退休後與夫人優游於兩地兒女間,含飴弄孫,安享天倫,有若神仙。
(摘自 : 地理系友會刊第八期
(1985 年),頁11-2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