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喜 教授

Liu, Hung-hsi

(1923 - 2015)

 
 
 親屬聯絡處

 

民國47年到系專任副教授,民國52年升教授

兼代系主任,民國62-68年擔任所長,民國77年(1988)退休。

 

****************************************************

劉鴻喜教授 台灣追思紀念會照片 
追思文集

1.簽到 2.追思會 3.餐敘 精選

劉鴻喜教授  台灣追思會影片

****************************************************

 
學歷與經歷 曾任教課程 主要著作 生平
 

 

 

劉鴻喜教授  親屬之聯絡處 
e-mail : joanneyuhwaliu@yahoo.com (Joanne Liu 劉幼華女士)

(回上一頁)

學歷與經歷
                                  
一、 學歷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理系  理學士 (B.S.)
  • 美國聖路易大學  研究  (1957 ~ 58)
  • 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研究  (1967 ~ 68)

 

二、 經歷

   (一) 專任

  • 1958 ~1963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副教授
  • 1963 ~1988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教授 
  • 1963 ~1965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教授兼代系主任
  • 1973 ~1979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教授兼所長 
  • 1988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退休
  • 1988 ~1990  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兼地理系主任
  • 1990 ~1996  中國文化大學理學院  院長;地學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二) 兼任       

  • 1954~64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系兼任副教授(講授水文地理學) 
  • 1954~64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新聞系 兼任教授(講授地學通論)
  • 1969~74 中國文化學院地理系(日、夜間部)兼任教授及兼系主任
  • 中央警官學校兼任教授(講授地學通論)、及招生命題與閱卷委員

     

三、社會服務

  • 中國地理學會  理事
  • 1982 ~ 1986 中國地理學會第五及第六任  秘書長
  • 1988 中國地理學會第八任  理事長 
 
 
 
 
 

 

(回上一頁)
 

 

 

曾任教課程
 

 

 

普通地理學(即地學通論)、地形學(1958~1963 年)

氣象學(1958~60)、中國區域地理、  地理學研究法、

高級水文地理、人口地理專題研究、  專題討論、

論文指導等  

 

 

(回上一頁)
 

 

 

主要著作、計畫、曾參加之國際會議
            

     一、主要著作      

  • 1951a  劉鴻喜  <臺灣氣候與農產研究>,交通建設月刊第2卷第9期。
  • 1951b  劉鴻喜  <改進颱風測報芻議>,交通建設月刊第2卷第10期。
  • 1955    劉鴻喜  <飛機結冰之研究>,氣象學報第1卷第4期。
  • 1956    劉鴻喜  <傳真機在氣象上之應用>,氣象學報第2卷第3期。
  • 1957    劉鴻喜  <臺北國際機場航空氣象之研究>,氣象學報第3卷第4期。
  • 1958a  劉鴻喜  <雷雨之研究>,氣象學報第4卷第2期。
  • 1958b  劉鴻喜  <建立防洪預報工作芻議>,氣象學報第4卷第4期。
  • 1959a  劉鴻喜  <降水量的預報技術之評價及其展望>,氣象學報第5卷第1期。
  • 1959b  劉鴻喜  <減低蓄水庫蒸發量之新方法>,科學教育第5卷第1期。
  • 1960    劉鴻喜  <氣象在水利上之應用>,臺灣水利第8卷第4期。
  • 1961a  劉鴻喜  <大氣熱力圖解之種類及其評價>,氣象學報第6卷第3期。
  • 1961b  劉鴻喜  <水文地理在區域研究上之功用>,師大學報第6?? ,275-278。
  • 1962a  劉鴻喜  <臺灣暴雨量及洪水預報之研究>,臺銀季刊第13卷第3期,213-247。
  • 1962b  劉鴻喜  <氣象要素對於河流洪水位之影響>,中國氣象學學會會刊第4期。
  • 1963a  劉鴻喜  <臺灣地下水之研究>,臺銀季刊第14卷第3期,218-253。
  • 1963b  劉鴻喜  《自然地理學》,臺北市華夏文化出版社。388面。
  • 1964a  劉鴻喜  <臺灣北端海岸之地形>,科學教育第10卷第1期,31-35。
  • 1964b  劉鴻喜  <地形學之應用價值>,師大學報第9期,151-158。
  • 1965a  劉鴻喜  <臺灣氣象災害之分析及其對農業之影響>,臺?u刊第16卷第2期。
  • 1965b  劉鴻喜  《地形學綱要》,臺北市華夏文化出版社。308面。
  • 1966    劉鴻喜  <臺灣區天氣預報之研究>,地理學研究第1期, 26-52。
  • 1967a  劉鴻喜  <臺灣經濟地理上之特質>,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卷第8期。
  • 1967b  劉鴻喜  地形學原理(譯本) 》,美國 W. D. Thornbury 原撰。臺北市正中書局。501面。
  • 1968    劉鴻喜  <黃河三門峽對於古代漕運的影響>,大陸雜誌第37卷第8期,1-5。 
  • 1969a  劉鴻喜  <史記貨殖列傳析論>,東方雜誌復刊第2卷第7期。
  • 1969b  劉鴻喜  <嘉陵江地形及其對航運與聚落之影響>,地學彙刊第1期 。
  • 1969c  劉鴻喜  <臺灣海埔地區水文氣象之研究>,臺銀季刊第20卷第2期, 1-18。
  • 1969d  劉鴻喜  《非洲地理》,臺北市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287面。
  • 1970a  劉鴻喜  <非洲的人文概觀>,新時代月刊第10卷第4期。
  • 1970b  劉鴻喜  <黃河水文考>,大陸雜誌第40卷第4期 1-10。
  • 1971a  劉鴻喜  <東亞地理特性與氣候>,中等教育月刊第22卷第1期,16-20。
  • 1971b  劉鴻喜  <臺灣地理環境與氣候>,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2期。  
  • 1971c  劉鴻喜等、沙學浚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十一冊地理學。臺灣商務印書館。撰稿?C
  • 1972a  劉鴻喜  <環境科學與工程設計>,文藝復興月刊第27期。 
  • 1972b  劉鴻喜  <新店溪下游河河灘土地利用之調查>,臺銀季刊第23卷第3期, 267-274。
  • 1972c  劉鴻喜  <臺灣西岸海埔地區概觀>,地學彙刊第2期,1-7。
  • 1973a  劉鴻喜  <河川學要義 >,地理學新知論文集第1期。
  • 1973b  劉鴻喜<馬可波羅及其行紀(中外大旅行家介紹之一)>,地理學訊 創刊號,60-62。
  • 1974a  劉鴻喜  <臺灣區溫泉資源之調查研究>,地理研究報告第1期,7-19。
  • 1974b  劉鴻喜<徐霞客及其遊記>,地理學訊 第二期,54-57。
  • 1975a  劉鴻喜  《世界氣候》,臺北市正中書局。238面。
  • 1975b  劉鴻喜  《自然地理學》,臺北市華夏文化出版社。443面。
  • 1975c  劉鴻喜  <彰化的歷史開發及行政區之演變>,地學彙刊第3期, 34-47。
  • 1975d  劉鴻喜  <台北盆地的防洪究應如何解決>,中國論壇1卷第2期。
  • 1976    劉鴻喜  <台灣北部觀光旅遊區之實察與規劃研究>,地理研究報告第2期, 89-103。
  • 1977   劉鴻喜  <印度半島氣候之探討>,中華學術院地學論集。
  • 1978   劉鴻喜  < 瑞芳及三重之比較研究>,師大地理研究所地理研究報告第4期。 
  • 1980   劉鴻喜 <鄉土地理研究法>,地學彚刊 第四期,27-31。
  • 1986   劉鴻喜 <美國加州灣區土地利用之變遷>,地學彙刊 第五期,15-18。
  • 1988   劉鴻喜 <敬懷本校創辦人張其昀先生>,地理學訊 第十四期,1-3。
  • 1989   劉鴻喜 <從地理學觀點談民族精神教育>,地理學訊 第十五期,3-8。
  • 1990   劉鴻喜 <地理學給我們的啟示>,地理學訊 第十六期,1-8。
  • 1991   劉鴻喜 <出席1990年國際地理學聯合會-亞太國家區域會議紀略>,地理學訊 第十七期,1-7。
  • 1992a  劉鴻喜 <台灣地理教育之建立和前瞻>,地理學訊 第十八期,1-6。
  • 1992b  劉鴻喜、紀水上 <琳恩颱風對台灣北部降雨分布之影響及基隆河水患防治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研究報告,第五集,pp.173-240。
  • 1993    劉鴻喜 <我的求學時代憶述>,地理學訊 第十九期,37-47。
  • 1994a   劉鴻喜 <四十年來中國大陸煤炭生產及外運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研究報告,第七集,pp.1-19。
  • 1994b   劉鴻喜 <簡介民國初年傳播地理學術的先驅>,地理教育 第二十期,21-23。
  • 1994c   劉鴻喜 <東加勒比海七日遊>,地理學訊 第二十期,9-18。
  • 1995a   劉鴻喜、吳連賞  <台灣基層建設與均衡地方發展之規劃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研究報告,第八集,pp.1-131。
  • 1995b   劉鴻喜、程仁宏  <高雄臨海工業區廠商環境識覺之研究>,華岡科學報,第十二期,pp.1-97。
  • 1996a   劉鴻喜 、程仁宏 <臺灣地區製造業廠商環境識覺之研究--「以臺北縣土城工業區與高雄市臨海工業區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研究報告 第九集,29-132。
  • 1996b   劉鴻喜 、陳文尚、林遠航<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環境識覺之調查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研究報告 第九集,305-348。
  • 1996c   劉鴻喜 、陳文尚、黃士哲<環境審美之區域研究--以九份為例>,華岡理科學報 第十三期,1-40。
  • 1998a   劉鴻喜<美國的立國經過及立國精神>,地理學訊 第廿三期,2-10。
  • 1998b   劉鴻喜<敬懷吾師沙學浚教授--半世紀的師生緣>,中國地理學會會刊。
  • 2005  劉鴻喜  <加州矽谷的誕生 -- 一個土地利用變更成功的範例>,華岡地理學報第十七期,1-12。

 

 

 

 

  二、主持之專題計畫  (列舉1991 ~ 1997年)

     1. 國科會「台灣地區國民環境保育意識之調查研究( 1 )」執行期間:1991/08至1992/07

     2. 國科會「台灣地區國民環境保育意識之調查研究( 2 )」執行期間:1992/08至1993/07

     3. 省政府經建會委託「基層建設與均衡地方發展之規劃研究」執行期間:1993/01至1994/03

     4. 國科會「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環境識覺之研究」執行期間:1993/08至1994/07

     5. 國科會「高雄市臨海工業區廠商環境識覺之研究」執行期間:1993/08至1994/07

     6. 國科會「環境審美之區域研究—以九份為例( 1 )」執行期間1993/08至1994/07

     7. 國科會「環境審美之區域研究—以九份為例( 2 )」執行期間1994/08至1995/07

     8. 國科會「台灣地區策略性工業廠商環境識覺之研究」執行期間:1996/08至1997/07

 

 

   三、曾參加之國際會議

  • 1972  岀席國地理學會(IGU)在加拿大Montreal召開的大會(Congress)
  • 1974  岀席國地理學會(IGU)在紐西蘭召開的區域會議(Regional Conference) 
  • 1984  岀席國地理學會(IGU)在巴黎召開的大會(Congress),並為首席代表
  • 1990  岀席國地理學會(IGU)在北京召開的區域會議(Regional Conference) 
(回上一頁)
 

 

 

生平

                           

          劉鴻喜字子禎,江蘇省碭山縣人,民國12年(1923)10月生,小學畢業考入河南省立商邱初中肄業,初二時抗日戰爭爆發,同年初冬隨家人避難於河南南陽以西的內鄉縣,並轉學入省立開封初中(該校亦遷於相鄰的鎮平縣),1938年6月畢業,隨二家兄北上至洛陽,再搭乘隴海鐵路火車至西安,抵陝時各校招生期已過,又因大、三兩家兄均在滇任教,乃輾轉於川、黔、滇三省數月,終於同年冬考入設於四川合川的國立第二中學高中部,畢業考入當時設在四川重慶郊外沙坪壩的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地理學系,當時系內分兩組,我入地理組,而以氣象為輔(來台,於民國44年台灣大學設立的地理系及民國51年成立的中國文化學院地學系,均內分地理、氣象二組,皆係比照中央大學辦理者)。


          民國36年夏在南京畢業,曾應邀返家鄉徐州師範任地理專任教師,但僅執教一學期,即因戰局日緊,乃返回南京入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供職。1948年12月下旬,奉令由南京乘火車至廣州,同年6月8日在穗和當時的同事董淑德女士結成連理,八月中旬由黃埔港登華聯輪赴台,船行二日抵基隆港,上岸,轉搭火車抵台北市,1949年8月18日是我夫婦在台北定居數十年的開始。

 

          1957年夏,我被遴選為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的研究人員,公費到美國進修,由該組織指定入聖路易大學地球物理系(Dept. of Geophysics)主修水文氣象學(Hydrological Meteorology),1958年6月學業結束,曾在華府美國氣象局技術單位實習三個月,九月初在金門砲聲隆隆聲中,搭乘西北航空公司班機在松山機場降落,當時機上乘客寥寥可數。


          未曾返國時,已應師院沙主任之聘為史地系專任副教授,擔任地學通論(大一)、氣象學(大二)、歐洲地理(大三)等課程,五年升正教授,旋以沙師應聘到新加坡南洋大學講學,兼代系務約兩年(此時史、地已分系);1967年獲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國科會前身)資助,赴美入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地理系研習地理學一年,1968年秋返國,仍在師大任教,翌年初夏,應中國文化學院創辦人張曉峯師的邀約,得到沙師的同意,以兼任教授的身份,出任甫由地學系改稱的地理系主任(分出去的氣象系則由原系主任鄭子政生先負責),同時在該校城區部(當時在吉林路)開辦文化夜間部的地理學系;四年,因師大地理研究所劉衍淮所長屆齡退休,由我接任,才辭去文大的學術行政工作,在負責師大地研所六年期間,我認為最大的貢獻為創辦了一份中英文並刊的地理研究報告期刊,並自創刊號起,即郵贈給世界各主要國家的大學地理系圖書館,使台灣地理學的研究為人所知,多了一座橋樑。


           1988年(民國77)夏在師大任教滿三十年,申請退休,應中國文化大學張董事長鏡湖之力邀,任文大地理系教授兼主任,並兼地學研究所所長(該所有碩士、博士班,供地理、氣象兩科學生研習),三年調整為地學研究所所長兼理學院院長,地理系務則改由薛益忠教授主持。


           1995年秋11月初,內子皮膚突顯黃膽現象,經赴仁愛醫院診察,判為胰腺癌後期,已無法開刀,經和在美工作的兒女電商,由大小兒來台接其母入加州史坦福大學醫院以放射治療,使病情受到控制,血糖亦恢復正常,黃膽消除,我為親身照料,乃匆匆結束在文化大學的工作,於1995年底赴美,陪內子共同抗癌,96年春曾在該院開刀,割除癌細胞,經過良好,然終以此類癌症極為凶險,內子於1997年2月14日情人節之日在加州San Jose家中安詳辭世,終年68歲,和我結褵48年,人天永隔!


          感謝我中華民國政府,在過去五十多年間,將台灣由一個戰殘破、百業凋零、物資匱乏、人民窮困的狀況下,建設成一個富裕康泰的樂土,使我輩大眾可以在此悠游歲月,終此餘生。    (2005年5月22日撰於台北市)

                

照片一  劉師在北加州聖荷西市自宅門前攝 

照片二  劉師在其上海市二公子滬西寓所(虹橋路、水城南路口)圍牆內攝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