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形  

Geomorphology

任課教師:沈淑敏


 

宗 旨

    本課程網頁主要有二目的:一是希望增進教與學的效能,同時節省印製講義的紙張;二是利用網路之便捷性,與大家分享教學材料,提供非營利目的之參考使用。
    本網頁內容除個人的研究心得外,大量採用國內、外公開發行之書籍、期刊或資料。引用時均盡量寫明出處,若仍有不周之處,還望來函指正。學生作業部分,均於授課時徵得作者同意,將作業公布於網頁上。
        引用本網頁資料時,請自行斟酌內容之恰當性,若發覺不妥之處,務請告知,必當立即更正。同時也提醒大家,尊重原作者之版權,載明出處。最後,也歡迎各方提供適當素材,推廣地形學並灌溉各級地理教學的園地。謝謝!

沈淑敏  敬上

 

89(2)地理系 課 程 簡 介

學分數 

一學期三學分(必修)

課程目標

本科目是地理學與環境研究的基礎課程之一,其目的在使學生了解在不同時、空尺度(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之物理(physical)、化學(chemical)與生物(biological)作用下,地表形態(landforms)之特徵與發展。課程內容包括:(1)地形學發展趨勢與重要地形學概念;(2)沈積物的生成、搬運、堆積與地形的關係;(3)地形系統(geomorphic systems)—坡面、河流、海岸系統與主要地形;(4) 臺灣地形概況;(5)地形圖(topographical maps)、地質圖(geological maps)在地形判識上的應用。教學以講授為主,室內實作和野外實察為輔。

修課對象

修習自然地理 / 地學通論 / 地質學  或相關科目者最為理想,但非必要。

學習過地形學或其分科後,可以多種方式貢獻所學,例如 . . .

 

89(2)大 綱

1 課程介紹;地形學發展史;地形系統;能量與物質
2 地形要素;地形尺度;板塊運動;氣候變遷
3 風化作用與風化地形;地形圖簡介
4 邊坡作用與崩壞地形
5 河流作用與河流地形﹙ㄧ﹚
6 河流作用與河流地形(二);地形計測
7 春假
8 海岸作用與海岸地形(ㄧ)
9 期中考試  (4/16)
10 海岸作用與海岸地形﹙二﹚;地質圖簡介
11 火山作用與火山地形
12 地形計測;航照判讀
13 考察準備;野外考察 (5/19-20)
14 風成作用與風成地形
15 冰河作用與冰河地形
16 岩溶作用與岩溶地形
17 地形變遷與演育;課程總結
18 期末筆試  (6/18)



  課 程 評 量  

項 目 比重 (%) 繳交/舉行 日期
I. 期中筆試

35

2001-04-16
II. 期末筆試 35  2001-06-18 
III. 野外實察報告  30 2000-06-04 

考試(筆試)注意事項 

考試範圍以石再添等 (1998) 、王鑫 (1987) 、何春蓀 (1981)  書、上課時所發的講義,和另行指定的文章為主。

標明題號,不用抄題。每張答案卷都應填寫姓名、學號並註明頁碼;正反面都可書寫;答案 卷應對折後交出。
避免使用立可白,浪費時間、又不環保。 試題舉例  

野外實察與報告   請至 << 野外考察 >>    

  

「地形圖卡」  <<歷年作品展>>     相關網站舉例    <<regolith.com>>

 


參 考 資 料 

☉ 主要參考書 

石再添等 (1998) 地學通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王鑫 (1987) 地形學,台北:聯經。

何春蓀編著 (1981) 普通地質學, 台北:五南, 751頁。  

吳正 主編(2001) 地貌學導論,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39頁。

楊景春 (1990) 地貌學教程,臺北:明文。  

Bishop, V. and Prosser, R. (1997) Landform Systems, London: Collins Educational, 208p. [551.4/B541]

Hamblin, W.K. and Christiansen, E.H. (1995) Earth's Dynamic Systems, 9th edition, Printice Hall.

Summerfield, M.A. (1991): Global Geomorphology,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其他

王鑫 (1980) 臺灣的地形景觀,台北:渡假。< 有新版本>

石再添(1996)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二 土地志,地形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何春蓀編著 (1982) 台灣地體構造的演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何春蓀(1986)台灣地質概論,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Ahnert, F. (1998) Introduction to Geomorphology, London: Arnold.

De Blij, H.J. and Muller, P.O. (1996) Physical Geography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 2nd edition, Chichester: John Wiley & Sons, 599p.  (Part IV + V; Geog. NTNU: 910.02 D34)

Goudie, A. (1995) The Changing Earth - Rates of Geomorphological Processes, Oxford: Blackwell, 302p.

Ritter, D.F., Kochel, R.C. and Miller, J.R. (1995) Process Geomorphology, 3nd edition, Dubuque, Iowa: Wm. C. Brown, 546p. *

Rhoads, B.L. and Thorn, C.E. (1996)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Geomorph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27th Binghamton Symposium in Geomorphology,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Strahler, A. and Strahler, A. (1994) Introducing Physical Geography- Exercise Manual, Chichester: John Wiley & Sons, 361p.  (Chapter 11-18)

Thorn, C.E. (1988)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Geomorphology, Boston: Unwin Hyman, 247p. *

White, I.D., Mottershead, D.N. and Harrison, S.J. (1992) Environmental Systems - An Introductory Text, London: Chapman& Hall, 616p.


☉ 工具書

石再添(1973): 地形學, 中山自然科學大辭典第六冊地球科學, pp.206-238.

國立編譯館 (1982) 地球科學名詞。

戚啟勳 (1984) 地球科學辭典。

台大地質科學系網頁有「辭典」,不過還未完全中文化。http://www.gl.ntu.edu.tw/chinese_enhance/

 

Intermediate-level Geomorphology texts (for the course one step up from Introductory Physical Geography) English text options

    Ahnert, Introduction to Geomorphology

    Allen.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Bloom, Geomorphology: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Late Cenozoic Landforms (3rd ed)

    Easterbrook,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nd ed)

    Hart. Geomorphology Pure and Applied

    Ritter, Kochel and Miller. Process Geomorphology (3rd ed)

    Selby. Earth's Changing Surface

    Selby. Hillslope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Summerfield, M.A. (1991): Global Geomorphology,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Thorn. 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Geomorphology

    Trenhaile. Geomorphology: A Canadian Perspective. Oxford Press.

    Wyckoff. Reading the Earth--Landforms in the Making

 


 翻 譯 文 章  

* 翻譯作業之目的有二:一是讓同學直接使用較近期的地形學教科書,二是培養同學閱讀西文書的能力與習慣。修訂並公布譯文則為提供修課同學參考。以下摘譯自國外教科書的文章或章節原本是歷屆學生的翻譯作業,雖經任課教師逐句重譯,但因非專業翻譯者,譯文仍不免謬誤與拗口,敬請見諒。
* 文中專有名詞主要根據民國71年教育部公布之「地球科學名詞」(國立編譯館出版),並盡量附註原名詞。地名翻譯則根據民國84年教育部修訂公布之「外國地名譯名」(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翻 譯 主 題 出 處

@ 地形學中的一些關鍵概念  

Summerfield, M.A. 1991 (chapter 1)

@ 營力地形學:導論  

Ritter D. F. et al. 1995 (chapter 1)

@ 內部力量和氣候  

Ritter D. F. et al. 1995 (chapter 2)

@ 地形與板塊邊緣的造構作用  

Summerfield, M.A. 1991 (chapter 3)

海平面變化

Summerfield, M.A. 1991 (chapter 17)

造構作用與水系發展

Summerfield, M.A. 1991 (chapter 16)

亞洲的地形─北亞和中亞

Bridges E. M. 1990  (chapter 6)

 待續 . . .

 

 

 

 

 


影片中的地形景觀 

        大螢光幕上有許多影片在敘述故事時,也常同時展現了故事發生地點的美景與地形特徵。欣賞這樣的影片,可以有感性兼知性的雙重收穫,不亦樂乎!如果你知道適合推薦的影片或者願意針對影片作簡介,都非常歡迎。
來函請寄  t24005@cc.ntnu.edu.tw

影片名稱 地形景觀或事件 劇情簡介
Twister 龍捲風(美國) 描述一群熱情的研究者,嘗試各種方法欲了解龍捲內部氣流結構的影片。當然,他們最後成功了。可以看到龍捲風所造成的災害,粉可怖喔!。(~ Old Head)
天崩地裂 火山  
火山爆發 火山  
遠離非洲 非洲莽原  
英倫情人 北非沙漠  
阿拉伯的勞倫斯    
A perfect storm 颶風 美東某小鎮一艘漁船對抗超級颶風的經歷...
They didn't make it!  
(~ Old Head)
喜馬拉雅(Himalaya) 西藏的高原景觀與生活方式

描述藏區某一村落必須以商隊運鹽來換取生活必需品,兩代人間之衝突、齟齬,最後對話、合作、傳承的故事。高原的荒寂、惡劣的環境與藏民的生活方式,對地理人來說是不可錯過的影片,當中學教材也很不錯喔。真的!(~ 玟玲推薦,Old Head撰文)

 

其他【地形學課程】之參考

Geomorphology: GEO332   by  Dr. James F. Petersen email: JP01@SWT.EDU

TEXTS: Surface Processes & Landforms 2nd edition, Donald J., Easterbrook

COURSE OBJECTIVES: In this course you should develop the following skills:

1. An ability to view landscapes with an "educated eye," and better understand how your surroundings developed (wherever you are), comparing textbook theories to the real world.

2. An ability to recognize landforms from car or airplane windows, on maps or air photos and make a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terrain & landform types from almost anywhere in the world.

3. An ability to understand landforms from topographic profiles, geologic cross sections, topographic or geologic maps, or by measurement and observation in the field. Using these tools, you should recognize landforms, and rock types, and make a reasonable interpretation of an area's geomorphological forms, processes, and history.

These skills may be helpful to you in a number of possible careers; for exampl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pplied physical geography, geology, petroleum land management, and others. However, many of these abilities require much out-of-class practice. Hard work will be repaid by usable skills.

This is an upper-division class, so I will be looking for performance that approximates how you would operate in a real-world working environment. The overall appearance of assigned work as well as its level of accuracy and excellence will count in this course.

Regular attendance is expected in this course. Make-up exams will only be given in cases of verifiable emergency, illness or by previous arrangement (with the professor permission).

Grades:  A = 90+%   B = 89-80%  C = 79-70%   D = 69-60%   F = <60%

Course grades will b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Total   400 Points

    Midterm Examinations        200 Points

    Final Examination.              100 Points

   Two assignments @ 50 points each     100 Points

     accommodations not being made.


以下係舊版資料,請勿參考!!

野 外 考 察

考察時間

預訂本年5月19, 20日(星期六,日)

考察地點

北部地區

考察行程

5-19 東北海岸;5-20 林口台地與海岸、桃園台地、大漢河階

出發時間

早上7:30整 

集合地點

師大校本部門口

 活動內容

5-19 師大--[北宜公路]--蘭陽平原北部--[濱海公路]--蘭城--萊萊鼻--雙溪口沙嘴、海岸沙丘--和美漁港--龍洞岬--水湳--蕃子澳--師大
5-20
師大--[北一高+縣105]--林口台地--八里挖子尾--[台15]--林口電廠--草漯--楊梅--觀音--[縣115+台3]--大溪(公園)--[北二高]--師大

攜帶物品

個人物品
證件、零用錢;
衣著:子、T恤、襯衫(長袖為宜)、保暖擋風外套(視季節調整)、棉布長褲、球鞋(或登山鞋);雨衣。過夜則須另備換洗衣物、盥洗用具、鬧鐘等。
其他用品:暈車藥或其他藥品等、防曬油;行動電話(山區通常收訊不良)。
飲食
:水、午餐、點心(回程時有可能耽誤晚餐時間)
記錄用具
:考察簿、多色筆、鉛筆;相機、底片(正/負片)、電池。 相關表格:視考察性質準備。
考察手冊

團體物品
基本採集用具
:地質鎚、地質用鑿子、鏟子、採集袋、油性筆(粗),手套,安全眼鏡,安全帽
基本量測
定位用具:地圖(地形圖、地質圖或航照圖)、羅盤、小捲尺、望遠鏡
麥克風、擴音器
(含電池)、醫藥箱
腸胃藥、止痛劑、繃帶、紅藥水、感冒藥等
公文
經費:視考察性質準備;
其他儀器:視考察性質準備,如經緯儀、雷射測距儀、
GPS或水準儀

行前工作

事先安排交通(購票、租車)、住宿(晚間討論場地)、飲食。
辦理意外保險(至本校生活輔導組領取表格)。
填寫資料表,請下載 <<表格>>,讓參加考察的同學填寫。
向同學收取需要自費部分的款項。
查詢天氣、潮位狀況(若到海岸)。
聯絡欲參訪之機構。
申請所需公文或通行證。
協辦同學:
(總務組)

工作分組

總務文書、時間、壓隊、點名、醫護、擴音器、器材、攝影;分組編輯、考察手冊整理+考察報告網頁彙整,共九組。攝影組應針對各相片盡可能紀錄拍攝主題、地點、時間、方位。視需要攜帶攝影機(含電池、空白帶)。

注意事項

1. 行程前:熟悉考察地點,閱讀相關資料,分組製作考察手冊,準備欲攜帶之物品與器材,完成所負責之行前工作。
2. 行程中:分組口頭報告,執行所負責的工作,確實做好考察記錄(考察後將逐一檢查)。並務請注意安全、身體狀況(避免生冷食物),遵守時間,勿擅自行動。
3. 行程後:結算費用;檢討本次考察優缺點;合作完成「考察報告」網頁。

考察手冊

內容:以重要圖表為主,文字說明為輔。
封面應包含考察標題、路線圖、主要行程、參加人員、時間等。
本文:用新細明體,
12號字。
邊界:上
2.5 cm,下 2 cm,左 2 cm,右 2 cm
頁首:除封面外,其他各頁都要加入。頁首左側寫「89(2)臺灣師大地理一甲」,右側「臺灣地形考察報告」,10號字。(在’檢視’中選’頁首/頁尾’可編寫)。
印行:考察前三天交給每位參加的同學與老師各一本。

考察報告

至少應包括目次,行程、路線圖,工作分配,分組報告內容(小組成員、重點清單、內容、參考文獻),檢討、心得,工作人員名單,費用收支表。

參考作品

90級:基隆河與北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