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博士班研究生
2025 王韻皓 六龜試驗林人工造林地長期變動空間分析。
2022 宋健豪 宜蘭縣自然災害的脆弱度及回復力之研究。
2021 謝偉民 台灣茶油產業發展之探討。
2014 葉春國 台東太麻里溪集水區地景變遷之研究。
2009 莊永忠 分布型水文–力學連結模式於山地集水區崩塌潛勢動態分析之應用。
二、指導碩士班研究生
2025 周敬雯 宜蘭地區生態系服務時空變化與權衡研究。
2024 陳彥霖 遊客對宜蘭縣冬山鄉休閒農業區生態系服務的環境識覺之探討。
2023 鄭偲妙 民眾對淡水漁人碼頭的環境識覺、滿意度與行為意向之研究。
2023 郭兆燿 福山植物園休園制度探討。
2023 許民錠 應用 TCCIP 資料分析蘭陽溪流域降雨及溫度變化趨勢。
2022 竹山翔逸 日本與台灣濕地生態旅遊比較研究。
2021 楊立宏 新竹縣森林療癒與地方創生案例之探討-以大山背與白蘭部落為例。
2020 吳如雅 台灣高中生氣候變遷知識、希望感及氣候變遷減緩行為之研究。
2020 吳侰儀 校園可食地景融入國小學童環境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
2020 簡惠敏 國中彈性課程對於提升環境素養之行動研究–以南崁溪主題課程為例。
2020 詹歐瑞紋 流域整治之政治生態學分析–以大漢溪下游新海濕地為例。
2019 張安瑀 新竹縣私有林森林療癒基地評估與規劃。
2018 曾維德 桃園市自然災害新聞報導內容分析及老街溪災害識覺之研究。
2018 林韋伶 社會資本與文化慶典之關聯–以宜蘭大同小米收割祭為例。
2017 周佳琪 原住民族參與棲蘭山區林業經營之政治生態學分析。
2016 顏亭瑜 八德埤塘生態公園對遊客吸引力、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
2016 張淑華 地理戶外教學應用於國中地理低成就學生補考教學輔導之行動研究。
2016 鄭伊珊 以制度分析發展架構探討原住民族參與棲蘭山生態旅遊之成效。
2016 王立彬 都市淹水災害社會脆弱性分析–以新竹市為例。
2016 陳一偉 楠梓後勁聚落變遷的政治生態學分析。
2015 張惟晴 基隆市國中教師對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教學資源運用現況之研究。
2015 梁寧恩 民眾對景美溪自行車道的環境識覺及滿意度之研究。
2015 姚佳瑩 從政治生態學角度探討宜蘭大同九寮溪步道的環境治理。
2015 林辰毓 からいも交流–國際寄宿家庭交流對參加學生地方理解之影響。
2014 宋建豪 蘭陽溪上游集水區降雨量、逕流量與輸砂量之趨勢分析。
2014 陳玉衡 天氣因子對陽明山國家公園不同遊憩區遊客人數變動趨勢之分析。
2014 李蕙琴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地理界線–二重疏洪道的政治生態學分析。
2014 錢宛鈺 水資源對地方感形塑之影響–以淡水區水源里為例。
2013 廖俊瑋 景美溪集水區流量及雨量頻率分析。
2012 連美綺 桃園海岸土地利用時空變遷。
2010 王曹晏婷 應用文化理論探討五股濕地的發展與功能。
2008 黃珮珍 利用社區資源進行高中地理實察之行動研究。
2007 林佩瑩 高雄愛河綠廊功能之探討。
2007 林美慧 景美溪下游河川環境保育歷程及其發展策略規劃。
2006 葉春國 水里溪上游集水區地景型態與水質關係之研究。
2005 王景平 公視「我們的島」環境議題的時空特性與其環境觀。
2005 林韋秀 汐止地區店家的洪患災害識覺。
三、指導大學部學生參與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
2019 許庭瑄 新城溪下游河道之變遷以及居民對於洪患的調適與因應。
2015 藍巧穎 水庫集水區土壤沖蝕之研究–以霧社水庫為例。
2012 戴瑜萱 從台灣欒樹看天母居民地方感之建構–以欒樹節的興盛到衰微為觀察視角。
2009 江紹瑜 社區林業計畫審查意見時空分佈特性與案例分析。
2007 王嘉琦 永續都市發展下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以錦安里林務局日式宿舍為例。
2005 郭曉蓉 社區林業計畫中參與社區的時空分布特性與計畫內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