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相關位置圖
前言
濁水溪平原
彰化海岸平原
相關照片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一、前言

       濁水溪起源於合歡山主峰與東峰間之「佐久間鞍部」,流路總長約174.3km;其與眾多支流匯流後,於二水東南的鼻子頭隘口出谷(扇頂),其高度為100m,並於中下游呈放射狀沖積而形成廣大的沖積平原,其扇端至海岸成弧形向西突出,半徑約40km;然於扇端部分12-13km為隆起海岸平原,此平原面高度大致於20m以下(石再添等,1996)。

    濁水溪在有文字紀錄以來(康熙35,台灣府志)曾經發生過多次的河道變遷(張瑞津,1983),並於沖積平原上留有許多舊河道的沈積物。平原上的另一項地形特徵為沿海及沿河的沙丘分佈,其延長方向有南北(與海平行)或東西(與海直交)向等;沙丘因每年各季之風向、風速等而有所移動(石再添等,1996)。

  沙丘的形成,除了受風速風向影響外與沙源亦有相當密切關係,因此沙丘的分佈及規模可以佐證當時之海岸或河流的位置及營力的規模(張瑞津,1986)。